作者:钟晓迪

语文的方向大概是明确了,1990年代之前的高考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,毕竟那会儿左的意味更浓一些,语文是意识形态的体现,本次考卷更是从第一篇文章的第三行就向你展示了谁是真正的·大Boss…

一旦全面turn left,那末语文考试则承担起特殊的智能,旗手鲁迅被推到台前也大抵确凿是个大概率的事件罢,再想想看还有些什么人有这地位?多得很,什么臧克家,巴金,张天翼,朱自清,萧红,丁玲——也就是若干年前在白区搞地下创作的,已经一部分进了延安,参加那场著名的座谈会的人。不管是谁,其实这个暗示了一个考察的范围,那就是选题范围开始往前推,当代的也不是不可以,一旦出现,则极有可能选中一些被骂狗血的脑残红文,譬如和撕葱撕逼那个花千芳(当然我不是说他,是类似这种风格的)。作文题我看更像是高级黑,完全是跳广场舞的老洪薇兵们的思维,充斥着反智思维:

之前有小道消息,说某些人喜欢干预一些具体的事务,比如前段时间管起垃圾分类,那高考作文干预一下就更正常了。

说实话,我觉得这个语气真的很像他。。。

喜欢并列句,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….不愿意劳动….

你要是经常看他的讲话,就能感觉到有这个神韵。后面的“有的说”,完全不像是命题老师的想法。你觉得大学中文系的知识分子真的会这么想??? 任何一个接受过正常高等教育的人,都不会这么想——注意,最后的此外,是代表命题人对这前面说法的肯定。

因此也是被提线木偶罢了。

你会质疑,不会管的这么细吧?

高考这事儿怎么说呢,受众好歹有上千万,也不算小事儿了,不管你考得上考不上,都让趁着这机会摆你一道——这叫“横”,也是外媒的精准评价。

至于备考策略,多看看1977~1990年的高考语文题目,题型虽然过时,但是有些理念会借鉴那个时候的风格。

以及,推荐一本书《XXX用典》,投其所好,你要知道幕后是谁,就知道怎么送礼。数学炒的最火的是维纳斯。其实那个维纳斯,就是我经常说的腿身比,以及之前经常批判的很多盲流把肚脐高算腿长之类的怪相——你要是有这个意识:腿长<肚脐高度,头顶到咽喉<头顶到脖子底,这个题目的关键点就突破了。

考察的知识点极其简单,就是一个比例,貌似是小学六年级的知识点——比例尺。当然涉及到一个不等关系,基础好一点的下学生即便不会解不等式,都能估测出来,因为它讲的是一个范围,应该是在168到184之间,显然选择175cm。当然,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个估算,数字的敏感度等综合素质,投行的面试也会靠类似的,不过比这个要难得多——很多人有黄金分割0.6不用,非要去拿根号硬算,或者拿着根号5去估算后两位小数,纯属画蛇添足——0.61,这个就暗示了你要拿着0.6去算。

可笑的是,很多人居然一直以为是问维纳斯的高度,其实是问的另外一个人,维纳斯就是个引子而已。如此差的文字筛选能力,这些人的能力之差可见一斑。

这道题目的考察内涵,恰恰是迎合了未来国家的发展需要,一旦产业攻关浪潮兴起,需要一大帮有工程师思维的人。

什么叫工程师思维呢?不能老是理想化,纯数学,准确的数字,而是突出一个能让你估算,求近似,模糊化,通过范围逼近等等方式,这个维纳斯虽然简单,但是背后有很深的意味。以前的数学题都太纯数学了。

以此类推,理综也是一样,会更加去“教科书化”。

理科的改革,其实本质都差不多,内容的拓展是次要的,主要是新的情境——什么叫新的情境?就是考察你看懂问题的能力,所有科目,都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分值和比重。

纵向的加深会有,但是更多的还是横向的瞎JB变换,一道简单的题目,把条件改下,或者关键的参数加一点,减一点,或者是穿个马甲,你就懵逼了。

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浙大三本的出版社,这个出版社搞出来的一些东西,还是很亦可赛挺的。还有一个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,我妈帕姨她推荐的,也很不错的,很多思维意识是从阿拉伯数字开始建立的,要领悟深刻的内涵,很不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