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的内卷化该如何应对
作者:佩子临
而你所做的事情,和内不内卷没有任何关系。
既然是普通人,就不要想应对了,一来你没那个素质,二来你没那个需要。
素质和基因有关。
农耕文明先天对闯荡的兼容性比较低,导致达尔文式的筛选,留下来的都是安土重迁、崇尚皇权的基因。什么买房,什么体质问题,都是表象,本质都是历史进化的投射而已。当然,中国这么大,几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收录了一些其它地区的游牧基因,以及沿海地区残存一部分航海基因,不至于完全绝迹罢了。
后天的环境,其实也在加强这种表观基因的表达。
一个是通过应试的筛选。为什么知乎上学习类问题经久不衰?什么灿妞儿彭酱酱核聚辛雷为什么一波又一波,你方唱罢我登场?
接触过很多国内高校的学霸,很多人读书就是为了逃避,读完本科读博士,不是为了什么学术兴趣,只是因为发现自己除了会做题,什么也不会,就想在学校呆着,能呆一年算一年。
这种人其实很多:某女博士,现在好像还没毕业,唯一的兴趣就是一边旅游一边见豆瓣网友实践一些不可描述爱好;然后考几个证书,比如什么建筑师证书,给人挂靠,收点挂靠费。也不结婚,也不买房,心态好得很。
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,只能走两条路——1.学术精英,2.寄生于学校系统的高级版“三和大神”。
第二个就是计划经济的家庭教育后遗症,依靠宗族关系,裙带关系办事情,北上广深相对少,三四线城市县城乡村原始森林可谓泛滥成灾——一旦你依靠这种稳定的社会关系网,你想做什么应对那是不可能的,因为你所有的行为都基于这个网的其他节点。换言之,你这张网如果是那种激进灵活的江浙财阀家庭,你的应对能力就会很强。反之,你这张网如果是以那些在市民公园大谈美国投毒阴谋论的那些民粹,那你你的应对能力就相当差。
以上两样,基本上构成了大部分人的人格基本盘。你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,基本是不具备任何应对能力的,而这个其实你的认知关系不大——现在很多人强调认识升级,好像你认知到了,就能改变一样,实则大谬。
现在的信息虽然通达,实际上并不改变这个社会的基本结构。
第二点,你其实也没必要应对什么,这根本是个伪命题。
刘翔的教练孙海平,这在国外,堪称是行业精英了,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中国退役运动员在欧美日当教练?那个待遇是相当高,最起码高于中产普通水平。但是把刘翔培养出来的时候,住房条件还是很恶劣,那已经是2005年之后了,刘翔特地给一个楼盘免费代言,拿下一套房子送给他。
这才多少年,你看看现在的上海,孙海平这个级别的人才会没房子?
非诚勿扰2010年开播,这个节目早期主要靠剧本编排炒作,后来做大之后洗白成功。记得前面几期,有个男嘉宾很拽(估计是故意演的),激起女嘉宾的群嘲,最后在大屏幕上晒出银行卡余额:6000000,女嘉宾们态度立马转变了,如今要达到同样的效果,起码翻10倍到将近一个亿吧。
不出意外的话,上升的态势还会延续,只是会有一些艰难的地方。
但现在给人的感觉是,内卷到非常严重,稍微不注意就阶层跌落到当流浪汉。
而80年代90年代,反而被幻化了,在很多人眼中,似乎成了机会到处有的黄金时代。实际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
80年代的时候,人口流动是被严控的,你去外地旅行都是要介绍信,哪怕你是北大毕业,留京指标搞不到,你就要回老家。出身贫寒想进入仕途,你就要自己请缨去边远高海拔地区工作。哪条路径容易?
90年代呢?马云连注册个公司名称,人家没听说过互联网,不给注册。那时候人都穷,一二线城市也不富,虽然竞争者不多,但是市场也小啊。现在B站上有各种电视频道,有当年的电视广告,你看活下来的有几家?很多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就销声匿迹了。什么万元户,基本是炮灰。
00年代稍微好点,但也有那个年代的问题。很多人应该还记得自己刚开始听说网上买东西的时候那种根本不信,只是后来人多了,慢慢信了。你要是在那个年代,你会尝试开网店?不会的,在开始你连东西都不敢买,更不会在上面卖了。
你说你敢尝试?
好的,10年代各种金融坑等着你,从P2P理财到各种空气币,看上去比当年的淘宝靠谱多了,但实际呢?会死的很惨。
所以内卷这对个体来说没有任何意义,前面的基因决定了你的上限,你只能做微调,但是微调的路径也是有限的,你是选中日后爆红的淘宝还是日后暴雷的易租宝?这就是运气的造化了。
而你所做的事情,和内不内卷没有任何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