唉,昨天曾博让“本大师”给他点指导。。。有些话其实我不太想明说…因为,成功很美好,现实很残酷,绝大部分精子死在通往卵子的路上。今天看有人邀请,我又觉得还是说些实话比较好,要不然对他也不负责任,这个答案算是一个总结,希望以后任何类似的议论都偃旗息鼓吧,也希望给广大留美凤凰男一些教益。鉴于曾博把浙大定位为三本,此处的凤凰男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农村出身的凤凰男,而是把范围定在一二线城市以下:包括三四线城市、县城、农村、原始森林…毫无疑问,曾博这个学生是很聪明的。如果把整整10年前的那届高三毕业生做一个筛选和划分,最顶级的是竞赛党中的winner(国二及以上),次顶级的是高考党当中的最掐尖的那部分学生(北清)的话,从实力来看曾博无疑是属于次顶级的一员。很残酷的是,联考高歌猛进一度成为跨区状元的曾博有些大意,他不明白这样一个simple的道理:高考如同干女人,纵然前面的抽插再勇猛,女人的的叫床再大声,没到女方高潮的烟花绽放的最后一刻,那都不算Mission Completed。遗憾的是,年少的曾博没有挺到最后一刻,无奈地从次顶级滑到次次顶级(复蛤浙南肥一级)。

胸大臀翘的姑娘欠18岁的处男一个后入,聚集“未来成功人士”的清华欠18岁的曾博一张上铺。每年总会有这样的漏网之鱼,一旦不小心滑到次一档的学校,那么那所学校将注定扮演怨妇的角色。而浙大,就是这样一个怨妇。曾博睡了她四年,却没有丝毫感情,同床异梦,每天的春梦都是和一个叫清华的姑娘。四年后,他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,和一个名叫Berkeley的洋妞续写美利坚的情缘。漏网之鱼们不会感恩戴德,他们坚信,这种糟糠女人没有拖他后腿便是造化,老子本来要操的是清华!可事实果真如此吗?这是一个鸡头和凤尾的悖论,但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是:多半漏网之鱼在成为鸡头逆袭成功之后,往往超过了凤尾的高度。但他们往往对此嗤之以鼻:你要是考上清华你会去MIT而不是Berkeley…然而清华每年MIT的比例有多少?顶级大神诸如某狗都不敢说稳拿offer,况次顶级的你博乎?再者,在浙大你是以清华水平自居的杀戮者,如同喝了烈酒的冬泳者无所畏惧,这种心态会激发你Fighting的一面,而在清华呢?平庸的地位或许会让你丧失斗志,陷入昏聩。曾博固然聪明,但是比不上韩衍隽或者韦东奕,天赋异禀,靠逆天的智商就能打下一片江山;出身三四线城市的他也不具备优渥的资源——姚班的范浩强、吴佳俊们,出生在北京上海的高知家庭,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接触IT,比普通人早了十几年,很早就确立了一生的道路…因此,曾博们限于天时地利,上限无疑是几乎确定的,犹如黄种人的百米速度永远不会超过黑人——次顶级的位置几乎不会因为浙大改成清华而变成顶级。

为何如此执念?这正是凤凰男的致命短板——单线程的小巷思维,有先天的性格原因,也有出身背景的后天熏陶。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犹如农村人对轿车的认识,三角星四个圈就是屌(奔驰奥迪),其它不认识的诸如宝马辉腾一概垃圾。凤凰男们之所以被筛选出来,这种“直”的性格在初期占了很重要的作用。当你的智商没问题,就是要一根筋的走下去,才有出路。可通过了初期的关卡之后,如果还不及时进化,就有点不合时宜了。这种进化,在凤凰男凤凰女的身上普遍存在,有的领悟得早,有的开化的晚,后者有些即便是留洋数年,也积重难返,表面是开化了,实际是换汤不换药。除了多了些全盘西化的对天朝的盲目否定和犬儒主义,几乎没有任何长进。不土不洋,不中不西,这地位就尴尬了。你既不能在美国做一个极有个性的Geek,也不能在天朝做一个在水泥框架之间如鱼得水的泥鳅。——在美国混是华人身份的制约,FLAG普通中产那是不思进取,潜回中国想做一番大事,人格特质又成了掣肘。

曾博这类人究竟能不能成为成功人士呢?首先,要看对于成功人士的定义。如果是leader,很难。如同曾博之前的签名——“没人要的逗逼民工”,这是一个极为有自知之明的自我鉴定,那么这样的人能当leader么?诚然,曾博对于事物运作有很强的敏锐性,一旦在一个系统内混上一段时间,他会很容易洞察到其中最内核的那部分。如同一家失火的电影院,众人四下逃窜,往人多的地方蜂拥而去,曾博却总能发现隐秘的侧门——甚至有时候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反常识但却是正确的。这会让他看到一些机会,也知道怎么去实现目标,但是做大事终究还是要靠人的,他对于人的把握能力不够强又缺乏领导者的黏土特质——不可否认他是有一些“黏性”,但这种黏性仅仅限于知乎的脑残粉觉得他很有趣,现实中也愿意跟他交朋友,虽然讨厌他的人也不少。但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了,一旦涉及到诸如”举大事抢银行“一类的事情的话,绝对不会有人死心塌地跟他卖命。再加上小巷思维的局限性,有时候会钻牛角尖而陷入绝境,这对于掌控全局的leader而言是致命的。

但如果是工具,还是很有可能的。成为工具,意味着要在既有的体系内占据尽可能重要的位置,甚至能够达到改造体系的地步。但是曾博想要在体系内上位,必须借助权威。权威的获取又往往是通过非正常途径,我并不清楚曾博现实中的做事风格,因此不给出解决方案~除此之外,还有更为治本的方式,就是人格重塑。你得承认,商业形态下的社会,成功人士确实有某种人格特质上的共性,而这个特质,曾博们并不具备。所以治本的办法就是回炉重造,改变人格。正如前面说的,出身的原罪是模具,打造了你今天的人格。如何改变?包括两方面:

1.筛选信息流
2.充实交往圈子

筛选信息流实际是行为矫正的基础:远离任何能挑逗你情绪的东西。你关注的电影、文学、时尚产业、包括穿衣打扮都是以及你在知乎上每天接受的各种信息,都是精神鸦片。一方面,情绪和理性互为竞争,让你深陷泥潭之中;另一方面,选择性的信息流摄入会强化之前的三观构成继而形成惯性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出意外的情况下,你会一直保持这样的特质。充实交往圈子并不意味着只和高端人物的交往,恰恰相反,自视甚高的曾博们缺乏“贫下中农再教育”,底层出身却又不够了解底层——正是因为社交圈子的狭隘,导致他们对于中国社会以及人性的把握不足,对于中国各阶层的状况了解也不够,若是在体制内或许可借助技术官僚途径成为精英,但在体制外,这种格局显然成不了大事。曾博对于“社会底层”是非常排斥的,甚至有某种泛归因的倾向——即任何问题都归结为出身的原罪,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。解决途径:多看点社会学和纪录片,改歧视心态为探索心态。当然,就像28岁才开始练体操,多少有点太晚了。最稳妥的办法莫过于从小培养,正如我在上一个ID中的某个答案中提到的,曾博要做的就是再找一个清华本+MIT硕博的出生在一二线城市高知家庭的姑娘,然后让你们的儿子成为哈佛男孩曾小博。。。教育方法可以参考我上一个ID的这个答案:一个精英的诞生,家庭因素有多大? - 毒舌婊的回答。至于如何找到这样的女博士?很简单,只要继续在知乎上保持样和森破,继续逗逼保持率真就可以了。那些女博士最爱这种类型的,比起成功人士的阴险狡诈,天真烂漫的萌勃勃特让人有安全感~好了,说的差不多了。我还有个约,就此搁笔了,看菜吃饭,看人下毒。曾博士,这是本大师送你的最后一句话,其中深意,慢慢体会,按理说写了这么多,该付我一点咨询费。我就不要了,就当提前预付给你和清华&MIT女博士结婚的彩礼吧。。。且行且珍惜~ 愿你早日成功…Ta ta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