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转]两个方向
作者:钟晓迪
高票白如冰的答案和你爸一致,典型的求稳不出事思维。
这种思维方式呢,20多岁时叫做“学生思维”,四五十岁时就是典型的“底层思维”了。
此类思维方式惯于用某种“体制内底层”的眼光考量一切,默认基调是中国社会的一潭死水,因此一定不能走错一步,一旦走错就是万丈深渊。
亦或者人生选择完全靠小生意人思维,讲求得失,而非更高的格局。
这种思维方式是中国长时间以来的计划内体制的熏陶所致,尽管自己可能受到高层次的教育,但仍然积重难返。
譬如我认识的某位老师,90后,某美非藤名校政治系毕业。可本科期间讨论起留学的问题,居然也和三线城市的个体户一样,丝毫没有半点姿势水平。居然用“保本”“回本”这样的词来衡量留学收益,三句话不离什么“这样的工作Offer,对于四年花费100+万的留美本科生而言,无疑是很好的回本方式“。一点不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。
世界上有两种人,一种是活在自己构建的的框架内的人,他们最后的人生范围基本不会超过这个框架,这种人不会输,但永远也不会赢;另一种人是只给定范围,而不确定框架的人,他们会不断突破范围,修正框架,这种人也许会输,也许会赢,但绝对不会一无所得。
因此,本题的题主是很幼稚的,原因在于:他找了一个和自己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的人讨教人生经验。
这就好比,马云在95年准备创业时还去问自己的领导自己该不该辞职;Jack The Ripper在杀人时还去教堂祈祷。给人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。
从题主的描述来看,大约可以划归为信息处理能力平庸(当然在知乎上就是典型的劣等了),但是很有情怀的一类年轻人。
在五万人的马拉松中,他是最不起眼的一个。
他现在问一个跑前500名的人,你说我该不该跑旁边那条小路看看风景。前500名的人告诉他:这个马拉松,关键就在那几步,你一旦耽误了几公里,你旁边又有几百个人超过去了。
问题是,即便少跑几公里又怎么样,几百个人超过去又怎么样?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。他照样还是一万名之后,还不如看看风景,至少有了一段和其他参赛者完全不同的经历。
从人生经历角度说,你要真有情怀,你是不在意耽误个几年复读做几年南漂的,既如此,你去找一个体制内的人问有什么意义呢?
小县城出身么,出去搞几年也好,失败了回来的其实不少。
但是真正牛逼的人物情愿客死他乡,永不回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