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曾博

有人叫我来回答,我就回复一下。希望不要引起不必要得争议。

互联网之上,教育改革和平民化的形象深得人心;互联网之下,除去那些听上去特别“带感”的课名以及主讲人显赫的出身以外,“万门大学”则可能和国内任何一所培训机构所开的课程可能并无两样。

万门大学为什么注定会失败?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办不成好大学。

the water is deep; the one man is not enough.

为了鼓动学习兴趣,万门大学的校长童哲经常会在课堂上给他的学生们这样陈述:“我做的和sheldon很像(学生们可能看了很多美剧)。物理学是一门神圣的 学科。大家好好学,下一个爱因斯坦可能就是你(你就可能给物理科学作出自己的贡献)!”。台下的学生们则心潮澎湃一番,这和众多物理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 鼓动手法并无什么两样。

问题是,“我是sheldon,大家好好学,下一个爱因斯坦可能就是你”和“百万iphone5大奖等你拿”并无实质区别。精神诱饵比物质诱饵更为可怕。更有危害性的是,给这样煽动性口号埋单的受众,恰恰是那些未来不会做物理,也不会给物理学带来什么突破性贡献的大众。这种仅仅出于好奇和敬仰的激情,只短暂地存在于深入了解物理学之前。

从某种程度上说,贩卖学习方法和贩卖成功学没什么两样。

李阳英语当年也是这么喊的:“和我一样张口说,就能学好英语”。张口说固然是好,但学习可不是每天早上站在几千人的操场上去喊操。

对李阳英语笃信不疑的,往往是那些处在学习的初期,需要这种外界强大的精神激励的人。可怕的是,一旦脱离了这种精神激励,这些人就丧失了自主学习之能力。这就是使用精神诱饵激情学习最大的贻害。

口号,就表明了他的受众是那群最没有主见和最少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通人。诱饵,就是调动这群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。反过来说,被炒作,调动出来的学习兴趣——例如对物理学,物理学家的神化;对数学,数学家智商的无谓拔高等——最后非但难以转化成学以致用的效能,反而会浪费学生的时间,成为鸡肋。可以说,对于要求在各自领域钻研拔尖的我们而言,大部分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其他方面的那些看似神奇的“知识”,除了成为某些人茶余饭后装点自己身份的谈资以外,毫无所用。

速成快捷,似乎成了当今某些教育培训机构及个人最大的卖点。把复杂持久,对耐力、智力、毅力等要求甚高的学习过程简化成一种快餐式的消费,这本身就是此类教育的原罪。“3天学会量子力学,你也能学会量子场论!”这种利用尚处在入门阶段学生的盲目而进行的商品式贩卖,实在让教育本身蒙羞,让真正学为所用的学者们作呕。“有教无类”也迅速扩大了速成教育的影响面。然而这个世界上的人是有三六九等的,俗话说,道不同,不相为谋;one man大学却试图将这种理想化的精英教育施加于那些不加选拔的,最没有学习潜质的人身上,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。对自己的受众不加选择,就注定了自己的平庸化:因为你只能靠削尖自己的脑袋,简化自己的逻辑,降低自己的标准来满足所有人。此外,作为学生中较为初等的那群人,他们连自学的能力都不会,谈何鉴赏你的教育。泛而不精,这样大众的口碑也就毫无价值了。

普通人是一定要靠持续的淘汰和残酷的厮杀才能爬上精英之位的。然而一些悲天悯人的人,拔苗助长的去拉一把,违背自然之规律,让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去做超出他能力范围内的事,让一个毫无基础的人学那些需要数年修炼的知识,依靠“包治百病”的学不择其材赢得喝彩,最后只能是于人误入歧途,于己事倍功半。

教育如果只看输入,则很容易量化。请一个牛人,用一本好教材,得一个高分:从这个角度说,one man是一个好学校。但这不是教育,教育更多是一个关于“学生”的事业。一群不靠理论吃饭,没有理论基础的学生单纯从着好奇心和追求时髦的目的去上速成班,如何才能“学而懂”、“学而用”,从产出来看,你是给这所大学打高分还是低分?这从你会给新东方得英语学校打高分还是低分就可见一斑了。而“速成”和“低门槛”恰恰是这些教育者们标新立异、赖以生存的口号,这就是one man大学最深层次的矛盾。

学而不成其材,这就是快餐教育的意义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