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观结构
沪深市场的价格撮合规则
市场交易类型
集合竞价(开盘/收盘/临时停牌)
时间段:
上交所、深交所开盘前:9:15–9:25
成交在 9:25–9:30 集中确定开盘价
特点:
所有买卖委托先集中,不立即成交
计算出一个开盘价(集合竞价撮合价),使成交量最大
开盘价规则:
成交量最大
若多个价格成交量相同,则选择靠近前一日收盘价的价格
若仍有多个价,取最低卖价或最高买价作为开盘价
连续竞价(盘中交易)
时间段:
上午:9:30–11:30
下午:13:00–15:00
特点:
委托单按价格优先、时间优先撮合成交
限价单和市价单都可参与撮合
市价单立即按市场最优对手方成交
限价单挂入订单簿等待成交
委托单类型
限价单(Limit Order)
买单:只以≤
指定价格成交
卖单:只以≥
指定价格成交
挂入订单簿,等待匹配
遵循 价格优先 → 时间优先
高买优先、低卖优先
同价格按先到先撮合
市价单(Market Order)
不指定价格,按市场最优价格立即成交
买盘市价单吃卖盘最优档(卖1→卖2→…)
卖盘市价单吃买盘最优档(买1→买2→…)
市价单不会挂在订单簿中
价格优先与时间优先规则
价格优先:
买单按价格从高到低优先撮合
卖单按价格从低到高优先撮合
时间优先:
同价格档位的订单,先提交的先成交
注意:上交所可能出现先成交后新增剩余委托的情况
部分成交后剩余量作为新增委托下发
在重建订单簿或校验数据时需要处理这种特殊时序
成交规则
撮合原则:
以订单簿现有对手方最优档位价格撮合
市价单立即成交
限价单满足对手方价格才成交
部分成交:
如果买卖双方数量不匹配,可能部分成交
剩余部分:
限价单继续挂在簿上
市价单按剩余量继续吃对手方
成交量限制:
最大成交量受订单数量限制
按价格档位逐档撮合
阶段 | 委托类型 | 优先级规则 | 成交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
集合竞价 | 限价单 | 最大成交量优先,靠近前收盘价 | 集中撮合,生成开盘价 |
连续竞价 | 限价单 | 价格优先 → 时间优先 | 对手方最优价撮合,可能部分成交 |
连续竞价 | 市价单 | 不挂簿 | 立即按最优对手方成交 |
部分成交 | 限价单/市价单 | 同上 | 剩余量挂簿或继续撮合 |
注意事项
- 集合竞价成交时间:可能在
9:25
产生成交(计算开盘价) - 市价单不挂簿:会直接影响订单簿的数量变化
- 价格优先 & 时间优先:是撮合的核心原则
- 特殊时序:上交所可能出现
T
早于A
(先成交后新增剩余委托)
在重建订单簿或数据校验时需考虑
足迹图
足迹图
为什么在足迹图或微观盘口分析中,我们通常把某个价格的买盘Bid
和斜上方的Ask
比较,而不是只看同一价格的Ask
?
Bid
与同价位Ask
的关系
在绝大多数市场,买盘Bid
和卖盘Ask
在同一个价格档位上是互斥的:
买1、买2…都是挂在价格低于当前卖1的档位
卖1、卖2…都是挂在价格高于当前买1的档位
换句话说,同一个价格上的买盘和卖盘几乎不存在交集(除了少数盘口显示的重叠情况,但实际成交不会在同价单内产生“自成交”)
因此,直接对比同价位的Bid
与Ask
没有意义,因为该档位的买盘无法吃掉同价位的卖盘(在系统规则下,买盘只能与更高价卖盘成交)。
斜上方Ask
的含义
所谓“斜上方的 Ask”,就是高于当前 Bid 所在价格的上方卖盘档位,通常是:
卖1、卖2、卖3…(价格依次升高)
这些才是当前买盘可能成交的潜在卖单:
买盘在当前价格只能对上方卖盘进行撮合
上方卖盘的累积量决定了买盘突破的难度
例子:
当前关注 Bid = 7.00 元
上方卖盘(卖1=7.01, 卖2=7.02, 卖3=7.03)总量 = 50,000 股
买盘总量 = 20,000 股
买盘不足以吃掉上方累积卖单 → 价格可能难以突破 → 阻力明显
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对比斜向上 Ask,而不是同价 Ask。
微观交易逻辑
价格撮合规则:
市场成交遵循 价格优先、时间优先
买盘只能以 ≥ 卖盘价格成交
买1在7.00元不会吃掉卖1在7.00元的卖单(因为卖盘通常比买盘高一个tick)
压力与支撑分析:
斜上方累积卖盘 → 阻力
斜下方累积买盘 → 支撑
同价盘对比不反映突破压力,只能看成交可能性
足迹图可视化:
Bid的颜色/数量 → 当前买方力量
斜上方Ask → 上方卖盘压力
对比后可以直观判断某价格档位买盘是否强大到足以突破阻力